由于早期斷奶時仔豬的消化系統發育不完全,且日糧結構變化較大,導致仔豬體內pH值升高,為了保證仔豬胃內容物保持較低的pH值,以利蛋白消化和抑制病原菌生長,一般在日糧中添加飼料級甲酸鈣作為酸化劑。那么飼料級甲酸鈣在斷奶仔豬體內又是怎樣進行反應的呢?
⑴降低仔豬體內pH值,提高斷奶仔豬日糧的消化率
仔豬胃內的pH值水平高于成年仔豬,當pH值上升后,胃蛋白酶活性降低,引起仔豬對蛋白質的消化降低,造成蛋白質在腸內腐敗,腐敗產物對結腸產生損傷。結腸是仔豬吸收水和電解質的重要器官;同時蛋白質腐敗產物對結腸粘膜的刺激可促進腸液分泌,糞中水分含量增加,致使出現腹瀉。
仔豬在斷奶后24 h內,小腸絨毛會縮短,4——5 d后嚴重影響到腸道內微生態平衡。在斷奶仔豬日糧中添加一定量的酸化劑,可使飼糧的pH值降低。在仔豬日糧中分別添加0.9%的甲酸鈣飼糧pH值由6.42降低到4.92,胃內容物pH值由4.07降到3.82。胃內pH值的降低提高了胃蛋白酶、胰蛋白酶和淀粉酶等的活性,并且能夠提高胃酸的分泌,而這種變化將有利于提高斷奶仔豬對日糧的消化,提高日糧營養成分的利用率。
⑵ 抑制胃腸道有害微生物的生長,降低仔豬細菌性腹瀉的發生
因仔豬不能很好地消化日糧中的營養成分,那些未完全消化的蛋白質發酵產生氨和有毒聚胺等,使腸道內酸堿度改變,腸道正常的微生態被破壞,尤其是抑制了乳酸桿菌的生長,而病原微生物趁機大量繁殖,如大腸桿菌、沙門氏菌、葡萄球菌、梭菌等適宜的pH值都在6——7,而在pH值4以下才能失活,這些病原菌的生長將會導致仔豬腹瀉,研究發現,仔豬斷奶后第2 d,胃腸道內乳酸菌的數量顯著下降;大腸桿菌數量急劇增加。據報道,仔豬斷奶后2 d內,回腸內容物中乳酸桿菌數幾乎減少到接近于零,大腸桿菌數顯著增加,并與回腸內容物的pH值增加呈強相關。
研究表明,日糧中的添加甲酸鈣會對腸道微生物菌群結構起到調節作用,并降低大腸桿菌感染腸道的可能性,能夠減少仔豬腹瀉和死亡率。酸性條件有利于乳酸菌的繁殖生長,對大腸桿菌等有害微生物繁殖生長有抑制作用,能夠阻礙大腸桿菌在腸道內與其受體結合,抑制大腸桿菌生長,減少斷奶仔豬出現應激,提高仔豬成活率和日增重速度。
![飼料級甲酸鈣在仔豬體內具有酸化劑的作用](/uploadfiles/image/201801/29.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