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石具有品質優、易開采的特點,其晶體結構和方解石類似。經過濕法研磨后可以部分代替重質碳酸鈣作為造紙填料或用于制備復合材料,改善紙張的性能,更加合理有效地利用資源。大家都知道六偏磷酸鈉對鈦白粉有很好的研磨效果,對白云石研磨能不能起到分散效果呢?
研磨時間、分散劑用量、礦漿濃度以及研磨介質與粒徑這些小編先給大家說說都有可能會影響粒徑效果:
1.研磨介質
在濕法研磨的過程中,為了讓物料進行有效的研磨至合適的粒度,要對研磨介質進行慎重的選擇。為了達到合適的粒度,并且不影響機器的磨損,選用的研磨介質必須具有一定的硬度和韌性。研磨介質按材料的不同可以分為玻璃珠、陶瓷珠和鋼珠等。
2.礦漿濃度
礦漿濃度是影響研磨效果的重要因素,與濕法研磨的效果以及工業化生產的效率。
3.分散劑
分散劑是指能定向吸附在被分散物質顆粒表面阻止其在分散介質中聚集,并能在一定時間內保持穩定的表面活性物質。常用的分散劑有三大類:無機類、有機類和聚合物類。
六偏磷酸鈉是磷酸鹽中用處很廣的分散劑,在生產時具有可控的較高的相對分子質量,對分散體系中的離子、PH值、溫度和介電常數等因素敏感程度小,所以六偏磷酸鈉可有效降低分散體系的黏度,改善分散體系的流變性,提高研磨效率。
有學者對分散劑用量、礦漿濃度以及研磨介質與白云石質量比等因素進行研究,篩選出三個重要的因素進行了正交試驗。
發現礦漿濃度為60%,加入六偏磷酸鈉作為分散劑,分散劑用量為白云石用量的0.5%,研磨介質與白云石之比為6:1,在轉速為3000rpm下,研磨45分鐘后,粒徑2um以下的微粒所占百分比約為66.2%。研磨后的白云石經過粒徑分析和掃描電鏡分析表明,濕法研磨后白云石平均粒徑變小,粒徑分布更加均勻,能夠達到造紙填料的要求。
4.其它影響因素
為了在濕法研磨的過程中達到最好的效果,國內外的廠家都會綜合各個因素,以求達到優質的生產工藝。比如在加料速度、攪拌器轉速、研磨介質與磨料的摩擦、碰撞等方面進行研究。